至于“裸眼3D技术光光起步”,那更是滑稽。裸眼3D图片早就有之,别说国际,就连数码美就在上个世纪已经涉足。裸眼3D视频技术说是研发阶段,可能还令人信服,不过从技术上来说,还是沿用裸眼3D图像的那一套,所以从根本上说,并不是什么创新。
让我们看看目前裸眼3D显示的几中“技术”吧--
从“技术”上来看,裸眼式3D可分为光屏障式 (Barrier)、柱状透镜(Lenticular Lens)技术和指向光源(Directional Backlight)三种。下面让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些“技术”到底是什么一种技术。
光屏障式(Barrier)
光屏障式3D技术又被称作视差屏障或视差障栅技术,它是通过开关、控制液晶屏、3D膜、高分子液晶层,来“制造”出一系列均匀的、呈90°直角的垂直条纹。
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,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,专家们故型玄虚取其名曰“视差障壁”。而该“技术”就是利用安置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视差障壁,在立体显示模式下,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,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右眼,而该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,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左眼,人们用两只裸眼观看画面时,左眼仅看到*画面,右眼看到*画面,合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立体视频或立体影像了。
看到这里,不用我再多说了吧,这不是很久很久以前就出现在地球上的“狭缝光栅”吗?这“几十微米宽的垂直条缝”不是平常所说的“栅距”吗?
正是!
既然是狭缝光栅,用左右两幅画面或视频制作3D影像或视频,令人头晕眼花(特别是画面越大时)当然不足为奇了。
既然是狭缝光栅,那么我们用现有的“狭缝光栅”当然就能轻松制作出裸眼3D显示器、裸眼3D电视、祼眼3D广告机……透露一下,如果您有一定3D合成知识和经验,那么对于“狭缝光栅”的具体“栅距”不必太较真,理论上只要不过分粗(太粗画面也就粗糙了),所有“狭缝光栅”都能作为液晶显示设备的3D屏幕。再透露一下,只有要一张可打印的透明膜如可打印胶片,拥有一台打印机(当然需要电脑啦,这不是废话吗?),就可以自已快速制作“狭缝光栅”,要多少微米“栅距”就多少微米“栅距”,随心所欲!如果您不会制作,欢迎联系我们。
另外,由于是“狭缝光栅”,在3D模式下,3D画面的亮度当然会明显下降! |